埃斯特利(Estelí)| 尼加拉瓜(Nicaragua):寻找神赐的第十一根手指
2025-04-27

尼加拉瓜还是个神奇的国度,从莱昂(León)到埃斯特利(Estelí),没有人知道公共交通几点钟发车,即使莱昂的民宿老板帮忙打了几个电话去问,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唯一能做的就是叫了一辆出租车把我们送到了车站。车站很大也很乱,像个超级大市场,出租车司机指着一辆小巴士,说是去埃斯特利的车,就把我们放了下来。小巴已经坐满了,正座、加座,甚至车门口仅有的一小块空地儿也扣了一个水桶,这样多卖出了一张车票。于是,我们成了下一辆车的第一、第二个候车的乘客......站等一个半小时。


与举世闻名的古巴雪茄相比,尼加拉瓜雪茄可算是雪茄界的新贵。雪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班牙的征服,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10月28日抵达了一个叫做古巴的大岛探险,他在日记中写道,他的同行们遇到了许多男性和女性印第安人,携带着“一种由植物制成的点燃的木头,他们习惯吸入这种香味”,“土著们把这种植物称为cohiba”。于是,哥伦布在新大陆上并没有找到他们梦想中的金子,但他们找到了更富力量象征的东西——雪茄,从而将这根神赐的第十一根手指带到了全世界。现在“cohiba"这个词已经不是简单的指一种“烟草”,而是一种“雪茄”品牌,因受到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的青睐而风靡全球,被称为古巴雪茄之王,中国游客往往根据发音,戏称其为“狗尾巴”。


从一开始,西班牙人就是雪茄行业的主要缔造者。在美洲大陆,当地人是用棕榈或玉米等植物的叶子来包裹烟草,经过西班牙人的改良才有了我们现在雪茄的样子。19世纪是雪茄风行的年代,它们在资产阶级中很受欢迎,用其芬芳奇妙的魅力搭建了一种令人沉醉和迷恋的生活方式。拜伦说:“给我一支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马克·土温也说:“若在天堂不能吸雪茄,那我才不要去呢!”


1898年,美国战胜西班牙,把古巴从西班牙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但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领导的共产革命在古巴的胜利,又终结了美国与古巴的外交纽带。一边,总统肯尼迪上任不久,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严禁古巴雪茄销往美国(讽刺的是,肯尼迪自己就是一位古巴雪茄的爱好者,在签署禁令之前,连夜囤了近1000支的古巴雪茄)。另一边,卡斯特罗上台后,将糖业和雪茄业收归国有。一些雪茄公司的所有者逃到了佛罗里达、多米尼加共和国、牙买加、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在那里继续制造着优质的雪茄。


现在,世界各地都在生产雪茄。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最好的雪茄来自古巴附近的国家。尼加拉瓜的雪茄产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久雪茄制造商和烟草种植者因政治动荡纷纷逃离,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回归,但很快便跻身于优质雪茄界的行列,久负盛名的雪茄品牌当属尼加拉瓜珍宝(Joya de Nicaragua)。


早几年前游到古巴的Santa Clara,住在雪茄工厂的对面,每天闲来无事就扒在窗户上朝里瞄。工厂是半开放式的,窗户上没有玻璃,只挂着铁丝网,当然网眼要小于雪茄的直径。对于每天都会出现的、贴在铁丝网上的眼睛和镜头,丝毫不会影响工人的工作和一点点的小动作,这种无交流的“互动”里还是有很多故事可讲,便也有了之后多年的谈资。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古巴的雪茄不是在处女的大腿上搓出来的。有趣的事可以反复体验,这也是我们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去埃斯特利的原因。


小巴很快便挤满了人,摇着满身零件,叮叮咣咣的出发了,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粽子,被前后左右包裹着,动弹不得。又是一个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的大晴天,火辣辣的阳光从四面八方扑来,烘烤着一车的粽子,直到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热浪中又多了一股酸臭的气味。大约三个小时之后,终于到了。


埃斯特利只为雪茄而生,因为这里有着适合烟叶生长的阳光和土壤,建城仅60年。现在城里大大小小的雪茄工厂(包括手工作坊)大约60家左右。放下行李赶快去街上溜达溜达,希望可以像古巴一样,隔着铁丝网欣赏一下雪茄的艺术。之所以这么说,因为雪茄的制作历经超5个世纪的纯化,已经成为一种卷烟的艺术。大街上经常可以闻到雪茄的味道不时的飘过,但是根本判断不了工厂在哪里,一个个实心大铁门配合着密不透风的高墙把内部遮了个严严实实。


埃斯特利参观雪茄工厂有三条路径。去工厂预约,在《孤独星球》上推荐了一家叫做“Fábrica de Puros Plasencia Cigars”的工厂,据说可以跟前台预定,每人20$。我们去了,前台坐着一位女士,态度很好,只说管预约的小姑娘不在,叫留个电话联系,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这个区域的雪茄工厂一家接一家,能看到一纸箱一纸箱的雪茄出库,挨着问了几家,试图直接walk-in,都没有成功,最后只能悻悻而归。不过直接walk-in的做法也不是不可取,之后来的朋友就成功了,竟然还是免费的。我们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只能按民宿老板的推荐,与Café Luz约了团,每人15$。


41.jpg

雪茄Tour


雪茄制作,无论工厂还是手工作坊,程序都是一样的,从种植、收割、晾干、发酵、制作、陈化至出厂,往往需要2-3年的时间,高端雪茄使用的烟草则需要更长的发酵和陈化时间。烟草的种植通常在9月到10月开始,收割则在1月到3月进行,我们来到的时间已经是11月底,雪茄的艺术直接从制作开始,据说如果季节合适,参与一下播种和收割也不是不可能。导游带着我们敲开了一家雪茄工厂的大门,里面果真是别有洞天。


42.jpg

产自不同地区(国家)的烟叶介绍


43.jpg

烟叶烘干&发酵

44.jpg

烟叶分检


烟芯的制造。为了获得不同的味道,卷烟工选择三种产自不同地方的填料叶,用手压实,再用捆绑叶卷起,然后切成适当的长度,放入一个木制的模具内,最后将木模放在一个千斤装置中叠放压实。工人通常会将模具反转一次再压实,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烟芯经压实之后,交给卷烟师傅。卷烟师傅取出烟芯,用一张柔软、有弹力,外观完美、颜色均匀的茄衣将烟卷卷好,在叶尾用一点儿菜浆粘接牢固,最后在成型的雪茄头贴上一小块叶片封口,一支手卷雪茄就做好了。之后还有检查工序,雪茄成品经过专业人士检查后,存入老化室(18-20℃和相对湿度低于65%-75%)陈化。陈化的时间从数周到数月,有些高端的雪茄甚至会陈化1到2年。这个过程是为了雪茄相互交换味道,使香味更平均,让多余的水分蒸发。陈化好的雪茄经包装、分级分类装入木盒,就可以出口了(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


45.jpg

烟芯的制作


46.jpg

烟芯的压实


47.jpg

包裹茄衣


48.jpg

精巧切割的烟叶


49.jpg

成品雪茄的检查


410.jpg

雪茄的包装


整个雪茄工厂不许抽烟,除了抽雪茄。这就引出了雪茄工厂中一个蛮有趣的工种,叫品烟师。进入品烟师的房间,很快就会泪流满面,不是感动的,而是呛的。光闻闻味儿就已经不受用,可品烟师却是悠哉游哉,他们得评出雪茄的品质,如芳香、燃烧状况、抽吸是否通畅等。品烟师一般只在早晨品烟,品鉴时每支雪茄只抽2.5厘米,之后用无糖的茶水漱口,让味蕾稍作休息。


411.jpg

品烟师


参观完以后,还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卷烟的过程;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买几支雪茄,只不过这里的雪茄基本上都是贴牌出口,根本没有所谓的工厂店,随便搞几支的话,人家也不肯卖贴牌,专门换了工厂的品牌方可。


412.jpg

成品陈列室


埃斯特利的大街上有很多中国义乌店,卖着几十年前的稀罕物,总之没什么值得看的。虽说这是一个为雪茄而存在的小城,街上只有一家叫做Selección Nicaragüwnse的咖啡厅有售卖雪茄的专柜,所以买雪茄还是工厂Tour比较方便,但也带不了多少,毕竟海关还卡着呢!


1721719775136094[1] - 副本.png

关键词: 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