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过去,焦油含量、香气饱满度与吸食满足感之间仿佛存在一个难以打破的“不可能三角”,降低焦油含量往往会导致香气不足和满足感缺失。但如今,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这一困境得到了有效缓解……
作者:九叶
来源:烟业智汇
自2024年下半年起,市场涌现出一批焦油含量为3mg的卷烟产品,它们凭借独特的低焦属性,尤其是在超高端和高端市场崭露头角,吸引了广泛的市场关注。
其实,早在10年前,低焦卷烟就曾密集上市,但很快就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焦油是低了,香气也跟着寡淡,老烟民嫌没劲,新烟民不领情。这一次,3mg卷烟“卷土重来”,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减害任务”,而是一场自下而上的“精致化”消费选择。
于是,一个老话题被重新追问:3mg的翻红,究竟是技术终于追上了理想,还是市场重新发明了需求?
01
曾经的低焦烟:从热潮到沉淀
烟草行业对低焦油产品的探索由来已久。
回溯到2003年,随着中式卷烟概念的提出,低焦油卷烟作为降焦减害的关键载体,正式登上烟草行业发展的“舞台”,受到政策大力扶持。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着重强调“把减害降焦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确要求重点骨干品牌需推出多个低焦油规格产品,其中就包括储备一批焦油量在3mg/支以下的产品。
这一政策导向迅速引发行业内的积极响应,2011年,低焦油卷烟销量从前一年的70万箱猛增至330万箱,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65.7%,占全国同期卷烟总销量的比例也跃升至近7%,产品规格数量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2012年,低焦油卷烟市场规模进一步突破600万箱,成为当时烟草行业中增量贡献最大、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创新品类。
然而,热潮并未持续高涨。此后,低焦油卷烟市场发展逐渐陷入平缓,进入了一个漫长且缺乏明显增长动力的平台期。从市场规模来看,在政策驱动的初始热度消退后,低焦油卷烟销量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出现下滑,甚至退回到2012年的规模水平,直至后来才进入相对稳定但增长缓慢的常规增长阶段。从品牌参与热情角度分析,随着相关考核机制的调整,低焦油卷烟发展从曾经的硬性任务转变为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的事项,品牌方的投入力度和关注度明显下降。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层面,当时的低焦油卷烟缺乏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头部品牌引领,众多企业在短期内一拥而上,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过度竞争使得市场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在产品结构方面,早期低焦油卷烟产品结构偏低,三类烟占比较高,甚至还存在大量四五类烟,难以适应行业整体结构提升的趋势和要求。从外部环境看,2015年前后,烟草行业面临生产经营压力的传导,提税顺价政策的实施对低焦油卷烟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进一步抑制了市场的增长。
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消费者对当时的低焦油产品并不买账。这一时期的低焦油产品开发,更多是基于行业内部出于体现社会责任、探索发展方向等主观意愿推动,并非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站在消费者视角,这些产品是企业强加给他们的,而非自身主动需求。并且,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低焦油卷烟在降低焦油含量的同时,无法有效兼顾卷烟的香气饱满度和吸食满足感。即便前期企业在市场推广方面投入巨大,消费者在短暂的尝试后,由于产品体验不佳,难以形成持续购买的兴趣和习惯,低焦油卷烟的缺点反而被进一步放大。就这样,低焦油卷烟逐渐从主流视野中淡出,市场热度被“短细中爆”等新兴创新产品所取代。
不过,在看似沉寂的背后,低焦油卷烟市场实则在悄然发生变化。自2017年起,低焦油产品销量开始呈现稳定且持续的增长态势。到2022年,8mg以下低焦油产品市场份额已超过20%,其中6mg以下低焦油产品市场份额达到4%以上。与2016年相比,低焦油卷烟市场规模增长超过50%,6mg以下低焦油产品销量接近翻番。这一转变表明,低焦油产品在经历市场的洗礼后,正在以一种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重新发展。
02
3mg产品为什么会“翻红”
一方面,技术进步为3mg的“翻红”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年来,烟草行业在降焦减害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这为3mg低焦产品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焦油含量、香气饱满度与吸食满足感之间仿佛存在一个难以打破的“不可能三角”,降低焦油含量往往会导致香气不足和满足感缺失。但如今,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这一困境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烟叶配方优化方面,企业加大了对高香型烟叶的研究和应用,通过科学调配不同品种烟叶的比例,提升卷烟香气的丰富度和浓郁度。一些品牌在3mg产品中提高了优质高香型烟叶的占比,使得产品在低焦油的同时,依然能散发出醇厚迷人的香气,满足消费者对香气品质的追求。
滤嘴技术升级也是关键一环。复合滤芯设计成为3mg低焦产品的选择,这种滤芯通过多种材料的组合,能够更有效地过滤焦油等有害物质,同时对烟气进行优化,使吸入的烟气更加柔和、细腻,提升吸食的舒适感。
调香技术的创新同样为3mg产品增色不少。数字化调香技术的应用,让调香过程更加精准、科学。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产品定位,精确调配香料,为卷烟赋予独特而持久的香气。这种精准调香能够在低焦油的前提下,确保香气的稳定性和独特性,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香气的个性化需求。
以“南京(九五细支3mg)”为例,该产品运用“数字化配方+新型滤嘴”技术,在成功将焦油含量降至3mg的同时,巧妙地保持了烟气的饱满度和满足感,实现了低焦高香的完美结合,成为低焦产品技术创新的典范。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牵引业成为3mg能够“翻红”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知也更加深入。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公众对健康和安全的关注度达到了新的高度,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健康性和安全性,对于烟草产品的危害也更加敏感。这种健康意识的转变,使得消费者在选择卷烟产品时,更倾向于低焦油、低危害的产品,期望在享受吸烟乐趣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3mg低焦产品所传递的“可控风险”心理暗示,正好契合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需求。通过明确标注焦油含量为3mg,消费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产品在降低危害方面的努力,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可控”的安全感。
在消费分层的大背景下,3mg低焦产品在高端消费人群中逐渐成为一种身份象征。相关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高端卷烟销售份额中,“3mg”卷烟销售额占比达40%,其消费者主要为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小资群体。这些消费者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生活态度的表达。选择3mg低焦产品,不仅体现了他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更彰显了一种“自律”与“精致”的生活态度。他们通过这种消费选择,在社交场合中传达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使3mg低焦产品超越了单纯的烟草消费范畴,成为一种身份和品味的标志。
03
3mg产品走到“台前”的意义
3mg低焦产品在高端市场的成功,打破了传统高端卷烟市场“高焦油=高满足”的固有认知。长期以来,高端卷烟市场往往以高焦油含量所带来的浓郁口感和强烈满足感作为产品核心卖点。但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低焦油产品接受度的提高,这一传统公式逐渐被改写。3mg低焦产品凭借先进的技术,在低焦油的基础上实现了香气和满足感的平衡,为高端卷烟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从市场份额来看,3mg低焦产品的出现,改变了高端卷烟市场的竞争格局。以中华(细支3mg)、南京(雨花石3mg)等为代表的产品,迅速在超高端和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选择传统高焦油高端卷烟的消费者,也开拓了新的消费群体。这些产品的成功,使得其他品牌纷纷跟进,加大在低焦高端产品领域的研发和投入,推动整个高端卷烟市场向低焦方向发展。
3mg低焦产品的走红,是烟草行业降焦减害技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证明了烟草行业在解决焦油含量、香气饱满度和吸食满足感这一“不可能三角”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过去,低焦油产品因技术限制,在香气和满足感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市场接受度不高。如今,3mg低焦产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的协同创新,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实现了低焦与高香、满足感的有机统一。这不仅为低焦油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范例,也为未来烟草产品的研发指明了方向,即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在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吸食体验。
04
挑战与展望
尽管3mg低焦产品目前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越来越多品牌推出3mg产品,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在众多同类产品中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是每个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很容易对3mg低焦产品产生审美疲劳,导致市场热度下降。
消费者对于低焦油产品的认知仍存在一定误区,部分消费者认为低焦油卷烟意味着需要吸食更多数量才能获得满足感,从而增加了潜在危害。这种误解可能影响3mg低焦产品的长期发展。
从技术角度看,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突破,但降焦减害技术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何在更低焦油含量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产品的香气、口感和满足感,是技术研发人员需要攻克的难题。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烟草行业还需在减少有害成分排放、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