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座城市,硬件的奇迹不断发生。
有人在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熬夜打磨飞控算法,梦想着让无人机飞上世界舞台;
也有人在嘈杂的工厂车间里,加班加点拼装电子烟,只盼着在政策收紧前多出一批货。
十年之后,一个名字叫“大疆”,成了全球无人机的代名词,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最高溢价;
另一个行业,却在全球的监管风暴中步履维艰,陷入代工泥潭,急功近利的影子挥之不去。
为什么同样起步于深圳,同样是小众赛道开始,都有“从小到大”的潜力。电子烟和大疆一样,本来有机会“自定义行业标准”,而不是被动接受。但10年之后,一个称霸了世界,一个困在灰色?
答案,藏在文化与选择之中。
01
从深圳出发的两个故事
2006年,深圳南山区一个小办公室里,汪滔正带着十几名工程师反复调试无人机飞控系统。那时,无人机还是极小众的爱好者玩具,几乎没人相信能做成大产业。
但汪滔心里笃定:要做世界级的优秀企业。
他和团队几乎不关心短期利润,而是咬牙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飞控算法、图传系统、云台稳定……每一个看似冷门的突破,都让大疆慢慢甩开竞争对手。十年后,大疆成了“无人机代名词”,全球七成市场份额,溢价能力甚至超过苹果。
同样在深圳,另一条赛道也悄然兴起。2014年前后,电子烟工厂遍地开花。依托沙井供应链,产品从立项到出货只需几周,出货量迅速暴涨。
然而,大多数企业的目标不是“做世界级”,而是“趁监管未到之前快赚一笔”。于是:拼价格、抢渠道、压成本,几乎成了行业共识。
一个选择了 长期主义的技术道路,
一个陷入了 急功近利的贸易逻辑。
多年之后,结果已截然不同。
02
大疆模式:从小众走向世界
大疆的成功秘诀,归结起来有四个关键词:
技术为本:飞控、图传、影像稳定,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精品生产:不妥协于成本,每一代产品都树立行业新标准。
品牌溢价:敢于定高价,把“大疆”变成“无人机”的代名词。
合规优先:监管尚未明朗时,就主动配合政府,推动全球标准落地。
更重要的是,大疆还像一所“创业大学”。离职员工延续了这种文化,在不同领域跑出了影石Insta360、正浩EcoFlow、拓竹Bambu Lab、xTool 等新硬件独角兽。
这就是所谓的大疆文化的外溢效应 ——它不仅塑造了企业,更塑造了一代创业者。
03
电子烟行业:从优势到困局
如果我们把镜头转向电子烟行业,会发现一种完全不同的叙事:
供应链优势:深圳拥有全球最完整的雾化供应链,这是电子烟起飞的绝佳起点。
短期主义:但行业大多数人只把电子烟当作“套利窗口期”,目标是出货、赚快钱。
贸易思维:渠道优先,品牌缺位。只要能出货,就不在意产品的长期价值。
代工角色:拼价格、拼速度,陷入恶性内卷,成了“世界代工厂”。
合规缺失:缺少像大疆那样主动塑造标准的意识,结果在全球严管来袭时毫无应对之策。
于是,当风暴来临:欧美市场封口、政策趋紧,电子烟企业发现自己手里既没有绝对技术壁垒,也没有真正的品牌护城河,更没有全球话语权。
本来可以是“世界级的消费品行业”,却被自己走成了“灰色套利的代工厂”。
04
错失的本来机会
事实上,电子烟原本是有机会走大疆那条路的。
它的目标消费群体庞大且稳定;
它的技术改良(更安全、更健康)有巨大价值空间;
它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基础。
如果当初电子烟人像汪滔那样坚持:
在技术上深耕 健康、安全、可控的雾化方式;
在品牌上敢于 讲价值、走高端、树立全球认知;
在合规上积极 推动标准,成为合法化代表。
今天,电子烟行业或许就能像大疆一样,成为中国制造里真正的“世界级代表”。
05
出路:学习大疆文化
学习大疆,不是模仿无人机,而是学习它的文化与方法论:
立志做世界级:不要满足于做代工厂,而要做引领行业的全球头部品牌。
以技术为本:建立真正的技术壁垒,而不是靠成本优势。
长期主义:放弃短期套利,积累真正的产品力与品牌力。
合规优先:把“合规”作为护城河,主动参与并推动全球标准,把“合法性”变成品牌壁垒。
人才外溢:培养行业领袖和人才群落,让“电子烟校友”也能像“大疆校友”一样,跑出新的独角兽。
结语
在深圳这片硬件创业的热土上,大疆无人机成为世界奇迹。它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更是一种文化的胜利。今天,当我们反观电子烟行业时,学习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照见我们自己的困局,找到出路。
只有“合规 +技术 + 品牌 + 长期主义”,才能突破困局,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