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这份烟草趋势报告描绘了一幅“冰与火”的图景:一方面,全球吸烟人数持续下降,传统烟草控制措施初见成效;另一方面,电子烟、无烟气烟草制品及新型尼古丁产品等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形成新一轮成瘾浪潮。
作者:老张
来源:烟业智汇
说到吸烟,马上就会联想到肺癌。这样的刻板印象正被打破。
近日,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肺癌》发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团队研究,首次全面揭示中国人群可手术肺癌的疾病谱正在发生深刻变迁。其中,年轻、女性、不抽烟者的比例都在飙升,整体女性患者的占比从2006年29.9%,持续升至2021年59.5%,超过男性。
据了解,国内此前有过类似分析,观察到多个肺癌诊疗中心患者男女的比例、年龄及病理类型等变化,但缺乏吸烟状况的相关数据。而此次陈海泉团队的研究虽为单中心,但各维度的数据齐全。数据显示,16年间,在我国可手术肺癌患者中,女性、不吸烟者的占比,分别从2006年29.9%、42.3%,持续升至2021年的59.5%、72.0%。令人意外的是,女性患者中不吸烟者的比例高达97.5%。此外,年轻肺癌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增长非常明显,年轻女性患者的比例从3.4%激增至19.2%,增幅远超男性。另外,数据还显示,与吸烟关系更为密切的肺癌中的鳞癌比例,则从41.2%下降至11.9%。
这预示着对肺癌的筛查、防治策略都要更新了。“若继续将肺癌筛查和高危人群的定义局限于‘中老年’和‘重度吸烟’者,将会漏掉大量年轻、不吸烟的患者群体,尤其是女性患者。”陈海泉教授说,此次研究清晰表明,我国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种结构性变化并非中国独有,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发现。
截至目前,全球不少肺癌筛查研究和指南参考的仍是美国经验,即根据年龄、吸烟史,选择“高危人群”。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伦理委员会主席Richard I. Whyte教授曾评论,既往认为,CT筛查的主要人群是所谓的“高危”人群——老年、长期吸烟者,而这次肺癌筛查研究挑战了传统观念。基于此次的最新研究,陈海泉教授强调,团队创新提出的“低龄、低频”筛查策略,或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覆盖被现有诊治指南忽略的女性、不抽烟者等人群。
这项研究不仅刷新了人们对肺癌人群分布的认知,也更深刻地揭示:健康问题不能依赖单一归因,而需要基于科学数据的综合防控体系。只有跳出“吸烟即肺癌”的思维定式,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疾病挑战。
上海市杨浦区的大学路是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展现城市活力的一个窗口。为了更好地平衡吸烟者需求与非吸烟者健康权益,杨浦区将大学路纳入上海市第二批室外二手烟控制先行示范场所,全力打造文明健康的文化街区环境。
该区在大学路进行了科学规划,设置了专门的室外吸烟点,通过设置醒目的标识引导,确保吸烟者能够在指定区域文明吸烟,最大限度减少对他人影响。
目前,该区对大学路沿线80余家商户进行了全面的控烟知识宣教,帮助商户和员工深入了解控烟法规,掌握劝阻技巧,同时还组织了专业的控烟志愿者队伍开展常态化的控烟宣传。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社区戒烟经验交流会在秦皇岛市成功举办,来自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0余名社区戒烟干预工作负责人、戒烟门诊专家共同交流研讨社区戒烟综合干预工作。
本次交流会特别邀请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的教授傅东波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李可薇,对会议进行现场指导和实地观摩。
秦皇岛市于2023年入选国家首批“社区戒烟综合干预模式研究”试点城市,聚焦构建“社区-医院-家庭”三级戒烟服务体系,破解戒烟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项目推进中,秦皇岛市积极探索基层卫生机构戒烟服务标准化路径,努力打造“家门口戒烟”的普惠性健康管理模式,同时力争为全国社区戒烟干预提供可复制的“秦皇岛方案”。
与会专家对秦皇岛市社区戒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要充分吸纳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社区戒烟工作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国际方面——
作为遏制尼古丁使用并为全面禁止电子烟做准备的一部分,马来西亚政府提议大幅提高电子烟液的消费税。
马来西亚卫生部副部长卢卡尼斯曼·阿旺·沙尼向国会下议院表示,在2026年预算案之前,卫生部建议将电子烟液的税收从每毫升0.40林吉特提高到每毫升4林吉特(合每毫升0.90美元),增幅达十倍。
该提案已提交财政部审议。卢卡尼斯曼说:"目前,电子烟液的税负远低于香烟,这造成了显著的价格差距。"而马来西亚电子烟商会秘书长里兹万·罗斯利则建议最高税率为每毫升0.80林吉特(合0.18美元),他认为十倍的增长不切实际,并可能适得其反。此次增税可能会损害合法企业,并将用户推向非法产品。
英国政府宣布拟对烟草、电子烟及其他尼古丁制品推行销售许可制度。据《每日邮报》报道,此举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并打击非法贸易。
根据新规,商家首次需持证销售相关产品,以根除不法商户并强化执法效力。
当前英国企业无需许可即可销售烟草和电子烟,官员指出这导致非法产品泛滥,尤其是面向青少年销售的彩色廉价电子烟常与糖果、玩具并列陈列。该提案已被纳入《烟草与电子烟法案》的立法依据征询环节,旨在预防青少年尼古丁成瘾。
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令,宣布自2026年3月起全面禁止销售尼古丁袋、尼古丁口香糖等非医疗用途口腔尼古丁产品。
这项禁令涵盖所有非药品或医疗器械类的含尼古丁口腔用品,包括小袋包装、珠状、膏状、液体、口香糖、含片等多种类型的产品。
这是今年法国继禁售一次性电子烟、扩大公共场所禁烟范围之后,在尼古丁管控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
该禁令引发当地烟草企业强烈反对。英美烟草法国公司批评政府采取“教条主义”做法,菲莫国际法国公司认为该禁令的策略是无效的,法国烟草商联合会警告此举可能助长非法交易。
法国近日还规定,不得在海滩、公共汽车候车亭以及图书馆、游泳池和学校附近吸烟,该规定不适用于酒吧和餐馆的露台。根据规定,违反者将面临135至700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8.4元)的罚款。据统计,目前法国有超过30%的成年人吸烟。
目前加热卷烟产品在日本烟草市场的占有率接近50%,在东京都内以及九州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
加热卷烟产品已经在日本推出了十多年,在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加热卷烟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今年以来,日本一些地方政府均在吸烟区内专门设立了加热卷烟区域。
岩手县等都致力于推广无明火的加热卷烟,声称是为了降低火灾风险,打造“无烟环境”。根据菲莫国际的调查,自2014年加热卷烟在日本上市以来,该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日本市场上的加热卷烟产品主要包括菲莫国际的IQOS、日本烟草的Ploom和英美烟草glo等品牌。
英美烟草首席科学家马克·福斯特在接受《亚洲烟草》专访时表示,英美烟草一直致力于创新发展,每年投资超过3亿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9.6元)用于研发无烟气烟草制品。
他说,现在的加热卷烟产品已经能够满足很多消费者的需求,这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改变。英美烟草公司还将通过创新技术给新产品提供更多支持。
为了增强创新能力,英美烟草在英国南安普敦投资3000万英镑建立了创新中心,将各种创新资源集中在那里,努力研发更多新技术。
英美烟草公司的目标是到2035年,无烟烟草制品收入能够占据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无烟气烟草制品,包括加热卷烟、电子烟、尼古丁袋等产品。
世界卫生组织10月6日发布的最新烟草趋势报告显示,全球吸烟人数正在减少,但烟草危害远未终结。电子烟、尼古丁袋等新型烟草制和尼古丁产品正在引发新一轮成瘾浪潮,应加强监管。
这份《世卫组织2000年-2024年全球烟草使用趋势与2025年-2030年预测报告》显示,全球吸烟人数从2000年的13.8亿降至2024年的12亿,自2010年以来,吸烟人数减少了1.2亿。但烟草业正推出新型尼古丁产品,目标是年轻人。
报告首次评估了全球电子烟使用情况,相关数据触目惊心:目前全球电子烟使用者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至少8600万成年人,以及约1500万年龄在13至15岁间的青少年。
世卫组织说,烟草业不仅通过传统香烟,还通过电子烟、尼古丁袋等产品促使人们上瘾。这些产品均危害健康,特别是危及青少年群体的健康。世卫组织敦促各国政府加强控烟,防止烟草侵蚀青少年,加强监管电子烟等新型尼古丁产品。
很明显,这份烟草趋势报告描绘了一幅“冰与火”的图景:一方面,全球吸烟人数持续下降,传统烟草控制措施初见成效;另一方面,电子烟、无烟气烟草制品及新型尼古丁产品等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形成新一轮成瘾浪潮。这一冷一热的现象背后,折射出全球控烟运动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在这幅复杂图景中,简单的胜利叙事已不再适用。人们面临的是一场更加微妙、多层面的挑战,要求决策者、公共卫生专家和全社会以更精细的视角、更灵活的应对,在持续推进传统控烟的同时,面对不断演变的产品形式和营销策略,监管的智慧与决心需要同步升级,才能有效遏制行各种创新型烟草制品和替代产品的无序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