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至今以来,卡比龙()在外网崛起;与此同时,国内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它的身影。从国际属性来看,卡比龙属于国际烟草品牌,产品线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主要通过免税店渠道(如三亚免税店)扩展高端市场。
目前来看,卡比龙()的“国际性”火爆,不是偶然。本文将从品牌符号学维度,解析卡比龙如何通过符号价值驱动实现市场胜利,并为外烟研究、国内烟草出海提供理论启示。
01
品牌符号学:从产品到身份
卡比龙的成功,本质上是对于“品牌符号”的精准拿捏。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曾指出,现代消费社会的核心是“符号消费”,即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历史叙事,赋予“权、贵、尊、稀”的价值感。外网关于卡比龙这一品牌诞生的相关描述不甚相同,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在亚美尼亚埃里温成立,卡比龙-SPS Cigaronne 的母公司是位于英国伦敦的 Cigaronne International LTD。最初专供政府高层及外交使节,这一特权背景成为其品牌叙事的最初符号,同时,也是目前旗下产品的“隐形符号”。类似万宝路(Marlboro)通过西部牛仔形象构建男子气概的象征,卡比龙在过去以“领袖的专属品”为标签,将产品与权力、稀缺性绑定,赋予消费者跻身精英阶层的更多想象空间。
视觉符号的极致设计,展现品牌高端社交属性。卡比龙的包装设计分为两个版本:简装版与总裁版。简装版价格相对易接受,普通家庭日常使用也可以。优点是,看起来就是总裁版的“mini”版本,功能简化,性价比高,但性能和材质较总裁版逊色。总裁系列有黑银版、绿银版、白银版、灰银版、咖银版,是卡比龙品牌的高端旗舰系列,也是目前网络上最火的几款产品。其中,黑银版总裁凭借时尚吸睛的外观成为团宠,采用黑配色与烫银徽标,其标志性的烟支工艺(Capa Doble)不仅提升品质,更成为彰显工艺复杂性的视觉符号。添加天然香料,口感以巧克力或松木风味为特色,包装采用磁吸哑光工艺,横向开盖设计,强调奢华体验,成为大型社交场合的“高段位”选手。
限量与定制化策略,让年轻概念渗入产品价值。卡比龙频繁推出限量版雪茄(系列),面向收藏家和资深烟草爱好者,并通过定制服务满足顶级客户需求,常在三亚免税店等渠道限量发售,进一步巩固其“奢侈品中的奢侈品”的地位。另外,还与免税店合作推出定制烟具和礼盒,增强品牌的高端附加价值。
科技感、数字化应用,让产品的价值掷地有声。品牌通过限量编码系统打造的数字化稀缺性,将每盒烟草转化为可收藏的数字艺术品。2022年推出的“量子纪元”系列,将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烟盒结合,每个包装生成唯一的NFT认证。这种虚实交织的营销策略,精准击中了Web3.0时代新贵阶层的收藏癖好,使烟草消费演变为科技赋能的身份确权仪式。
02
营销策略:高溢价定位与文化渗透
前文已经提到,卡比龙,一定意义上是“权贵尊稀”的象征。因此,在营销过程中,品牌也有意打造这种微妙的尊贵感。
采用撇脂定价策略,构建阶层区隔。卡比龙采用典型的撇脂定价(Skimming Pricing),通过价格筛选目标客户,将消费行为转化为阶级身份的宣示。从这一意义上而言,高价不仅覆盖成本,更成为符号价值的“认证标签”。在国内,卡比龙系列的溢价也很明显,目前已经溢价到2000元/条。
文化传递,时光打造高端品吸体验。卡比龙的全球化扩张面临文化冲突与政策壁垒,但其通过“符号的弹性”实现本土化调和。通过纪录片、品鉴会等载体输出文化内涵,以“手工艺术”“时间沉淀”为关键词,将吸烟行为升华为颇具仪式感的鉴赏时刻,通过“艺术性”与“收藏价值”转移焦点,例如推出雪茄保湿盒、雪茄剪等周边产品,淡化健康争议,强化文化“合法性”。据悉,其每支烟需耗时15分钟的特殊品鉴仪式,将消费行为转化为时间成本的显性挥霍。这种刻意制造的“低效性”,恰如其分地呼应了鲍德里亚所说的“符号的暴力”——在速食文化盛行的时代,唯有违背效率原则的消费才能彰显真正的特权。
“关门式”圈层营销,营造高端精英社群闭环生态。更重要的也是更核心的营销内容,便是卡比龙经常通过雪茄俱乐部、私人品鉴会等渠道构建封闭社群,精准触达高净值人群。这种模式与Lee牌牛仔裤聚焦“25-44岁女性”的细分策略殊途同归,通过社群归属感增强用户黏性,形成“内圈崇拜-外圈向往”的传播链。
透视观点
可以说,卡比龙正在重构高端社交场域的隐秘规则。在当前国内外消费语境下,这种每支单价超过百元的烟草制品,早已超越尼古丁输送载体的原始属性,而是演变为当代社会符号系统中最具隐喻价值的社交文化。
我们也应当通过卡比龙的火爆现象,看到更多信息与机会:当功能性需求全面饱和的时候,高端消费,将有可能演变为一场盛大的符号游戏。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48%的消费动机来自社交资本积累需求,这个比例在超高净值人群中攀升至67%。烟草消费需要高度关注身份区隔效应,尤其是高端高价产品,要精准拿捏高净值人群以及其他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打造“越界快感”,作为高压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心理代偿,从而推动品牌在宏观消费的逆势上扬。
国外的old money群体,以及国内的“高净值群体”,二者实际存在一定的重合。卡比龙能够在国内外都拥有高端消费拥趸,就与这两类群体有紧密的关系。据了解,卡比龙在国内的场景渗透极强,在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不少高端酒吧将其列入“酒配烟”套餐。这说明,卡比龙作为一种高端社交符号,它承载的是对精致生活的不懈追求与对品质生活的尊重。
总的来看,在这个意义消解的时代,卡比龙的火爆,本质上是场“社会学”实验。它证明当物质消费抵达临界点后,人类会自发创造新的符号体系来维持社会分层。这种循环自证的符号游戏,卡比龙已经开始了,国内还会远吗?